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国家教育规划的重点。政府计划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包括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校舍和教师资源,建立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同时,国家将加大对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机会。
3、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力发展。遵循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成为学前教育的目标之一。为此,到2020年,我国将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特别关注0至3岁婴幼儿教育,促进其早期发展。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学前教育的发展任务主要包括加强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改善、推进幼小衔接、促进学前教育与社区发展的融合。加强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改善: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提高普及率和保障水平,推进城乡区域均衡发展。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育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1、B【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2、参考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工作方针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4、【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工作方针中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D项正确。
5、【答案】:C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敬业精神、创新精神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坚持人民满意。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提高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这需要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提高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需要加强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是实现多方面的社会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以下是对目标的详细阐述: 提高国民素质:通过优质教育提升公民的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和公民责任感。这有助于培养创新型、创造力和适应力强的公民,为国家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职业教育和产教融合。
关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和阐述: 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国家应确保对教育事业的高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同时,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促进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空间。
核心目标:走中小学师资队伍和教育水平均衡发展之路。要紧紧围绕把建设义务教育公平、优质、高效的教育目标,推进职业学校建设,实施十四五规划教育,把办学规模和教育质量调动起来,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贡献机制。